当前位置:服装资讯 > 政经 > 风水轮流转,现在是“大牌”抄“小牌”?

风水轮流转,现在是“大牌”抄“小牌”?

小众原创独立设计师被前辈商业大牌“扒款”,意外成为近三五年的吊诡“常事儿”。

  抄款,在时装设计行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然而,屡见不鲜,不意味着可以任其自然。

  “售价60美元的连衣裙上午刚上架,仿品说不定在日落之前就会出现,而且只卖25美元。”《时代》杂志曾在1963年这样道出时装设计行业的日常——当位于时装产业金字塔顶端的一线大牌们发布出新款后,会在极短时间内被下游品牌甚至档口商贩复制抄版出低配同款,以低价低质从市场中牟取暴利。然而,小众原创独立设计师被前辈商业大牌“扒款”,却意外成为近三五年的吊诡“常事儿”。

  “大牌”抄“小牌”蔚然成风

  1月27日,深圳原创独立设计师陈志刚公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出维权宣言,其原创设计品牌DEL CHEN 2017秋冬系列中的一款卫衣被知名服装品牌抄袭,引发多方关注。

  陈志刚回顾事发当天,他收到朋友的微信“举报”后,在该知名服装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上看到在售的一款2018春夏新品卫衣,与自己2017秋冬推出的爆款撞色休闲卫衣相似度极高。

  “同属深圳,大牌如斯,居然抄到家门口了!”在陈志刚的介绍中,该品牌的买手曾向DEL CHEN表露合作意向,并数次拿款回公司展开选款讨论,但皆是全数退回,无下单行为。如今,眼看品牌 “略施小改”就让设计成为自己的原创,陈志刚不禁感叹:原创设计的保护墙,真是四面透风。

  同样受此困惑的,还有独立设计师刘柏瑜。去年9月,刘柏瑜带着自己的独立品牌ALEXSTORM 2018S/S亮相巴黎,转眼就在上海时装周看到与其作品在元素、版型甚至配色上都极尽雷同的款式。此事件也在圈内被瞬间引爆,刘柏瑜及其品牌品牌ALEXSTORM得到媒体从业者、设计师、协会组织等多方声援。

  在刘柏瑜看来,原创设计是基于设计师对人、生活与时装等多方关系的理解和创作。常规来说,审美水准可能趋于类似水平,但设计师生活状态、教育背景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决定了不会有完全雷同的灵感焦点及表现方式。

  刘柏瑜在接受磁器CHINA采访时曾这样解读“抄袭”——“塑造出一个品牌耗费的时间和金钱、创意……需要付出很多昂贵的代价,品牌和作品本身就是一个‘非物化’和物化形式共生的资产,抄袭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就是直接掠夺‘非物化’资产。”

  维权之心有余,保护之力就能足

  “致敬”“参考”“模仿”“借鉴” ……这些说法的边界模糊化,是“抄袭”现象发生的源头,也是让维权之路难行的原因。

  过去,许多亟待成长的设计师品牌,常常不得不在高昂的维权费用和冗长的法律程序面前,选择“私下处理”“懒得追究”“不了了之”。但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压缩的不仅仅是从原创款到拷贝版的衍生周期,还有维权意识和披露声音的加速到来。

  陈志刚在得知设计被抄袭后,***时间在自己的社交软件中曝光发声,随即联络对方品牌“讨说法”。初步交涉后,陈志刚表示自己得到的反馈皆为“是个人行为,而非企业行为”的“推脱”说辞,让他愈发坚定了要捍卫自己的原创设计。陈志刚还表示:“尽管维权路漫漫且劳神伤财,但如果‘原创’方都只能忍气吞声,那‘设计’还能何去何从?”截稿为止,双方仍在交涉中。

  刘柏瑜在媒体访谈中,也表示自己曾得到过对方品牌负责人在深圳设计师协会、买手代表、设计师代表面前的公开道歉。尽管,事后对方又通过律师矢口否认了抄袭事实,令他啼笑皆非。

  但就目前来看,圈中并不乏设计师获得胜诉的先例——设计师卢维媛就曾于2015年以一纸诉讼将涉嫌抄袭的公司告上法庭,不气不馁的走过两年法律程序,最终获得胜诉及共计10万元的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

  其实,以任何一种形式为自己发声,捍卫自己的合法***,都是保护原创设计的一大进步。服装产业的良性循环鼓励尊重商业交易,但更需要保护原创设计的持续内驱,而不是打着“谈合作”和“参考借鉴”的旗帜节省设计研发经费。

  从前是没牌的抄有牌的,小牌的抄大牌的,现在莫非是大牌也需要被“反哺”了?当有朝一日,“天下设计一大抄”坐实了圈中潜规则之名。原创?业内怕是再没这一说了。

 

网站编辑:向欣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