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装资讯 > 人物 >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似乎当为品牌效劳到一定年限程度,随着技术和财力双翼渐丰,出来自立门户成为不少设计师的第二阶段——成为独立设计师,创立自有独立设计师品牌。

  国内对服装设计师的概念是一早便有了的,但独立设计师的风刮成现象级,却是这三五年的事儿。尽管眼下已经过了最初的新鲜热乎劲儿,但独立设计师的发展势头仍是方兴未艾。随手点开淘宝天猫抑或大小电商平台,都能看到“独立设计师品牌”字样的分栏专区,独立设计师群体似乎是开花成型了。

  但,独立设计师的标准该如何评定?又该由谁评定呢?

  “独立”尚无清晰界定,与否全凭自定义

  “潮”“不撞衫”“个性化”“原创”“太贵”“忽悠”“抄袭”——中国服装网在采访多位消费者后,从他们对独立设计师的认知中,提取出这些关键词。正负评参半,意味这独立设计尚处于容易引发争议的阶段,然而,有争议也意味着有关注。

  就目前来看,业界对独立设计师的说法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给出泾渭分明的定义。面对成倍数激增的独立设计师群体,大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理解——脱离商企,为自己创立的品牌做设计,对品牌的设计风格及商业发展上占有战略地位。

  有一定的设计感,能与市面常见的服装做出区分;有一定的受众群,小众仍是受众,而且更为精准——如果发展尚可,就能开启设计师从业者“自给自足”的服装路;即便差强人意,也不过创业路上走一遭,进退自控。不难发现,除了大环境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为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培土提供了养分;无需任何认证,入驻门槛不高,也是让设计从业者踏破“独立”门栏的一大原因。

  “想自由”是有空间的,尤其在深圳

  科尔尼咨询管理公司此前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中国年轻人相较海外品牌而言,更认可本土品牌,“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本土的头部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这标志着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一个信号。”年轻人具体指的是中国千禧一代(即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出生的人)以及互联网一代或者说1998年以后出生的人。

  头部品牌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在风格化明确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身上起了连带效应。眼下,除了有Xander Zhou、Kay Kwok、上官喆、Sean Suen 和 Ximon Lee,周俊和李雨山Pronounce等登上国际舞台的新生代独立设计师,更多“想自由”的独立设计师还在国内寻找生存之道和发展出路的阶段。

  深圳作为中国的***设计之都,几乎独揽了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等在内的多维设计话语权。其中,服装设计更是个中***产业。深圳服交会(SZIC)、深圳时装周、FASHION SOURCE博览会(原:深圳国际纺织面辅料展)、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SIUF中国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这些产业集群活动的发展年限短到三五年,长近二十年。政府自上而下的扶持也好,群众民间自发的张罗也罢,任何戏台子能长久定点唱戏,都说明戏班子的换血层出不穷,广大观众既乐意看也买得起单。

网站编辑:向欣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