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装资讯 > 专栏 > 杨大筠:中国定制业有前景,但我不相信他们有前景

杨大筠:中国定制业有前景,但我不相信他们有前景

服装定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自人类需要穿着服装开始,就已经在各家各户都会进行的一门“手艺”。大大小小的小作坊,都会有“裁缝”的概念,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缝纫。然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再将服装定制的概念拿出来到底与以往的“裁缝”概念有何区别?又有何新模式?

  小编:服装定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自人类需要穿着服装开始,就已经在各家各户都会进行的一门“手艺”。大大小小的小作坊,都会有“裁缝”的概念,根据顾客的需要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缝纫。然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再将服装定制的概念拿出来到底与以往的“裁缝”概念有何区别?又有何新模式?

  近日,在优他汇总裁CEO杨大筠先生的直播微课中,谈到中国定制业的现状和未来,杨大筠表达了“中国定制业有前景,但我不相信他们有前景”的观点(原文如下):

  “我之所以理解“我相信定制的前景,我不相信他们有前景”,是因为,他们把订制理解为:制造能力+互联网=个性化需求,中国的顾客对服装的需求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天的过剩***不是需求萎缩了,而是,需求转变了,我们的制造思维把时尚创意产业变成了纯粹的、同质化、拼价格的“制造业”,是没有性价比、个性化的垃圾产品过剩了,但是,个性化的、充满创意、性价比的品牌缺失,我们每年9000万人次境外购物创造的将近10000亿消费能力,怎么就不愿意在国内消费,这说明了不是购买力萎缩,而是对没有新意、性价比的国内品牌需求“萎缩”,这些本来在传统市场都无法“撼动”消费需求的国内品牌,以为互联网就是救命“稻草”,难道借助互联网可以卖出更多的“垃圾”嘛,互联网只是工具,“内容”决定顾客的购买的动力;订制加上未来的物联网,极大的改变了购物方式和生活方式,但无法改变时尚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本质,订制更需要品牌,性价比和便利性很重要,需要订制的永远会是部分人的需求,目前的订制企业,都是以高度标准化的西装、衬衣等男式产品为主,款式都是基本样式,离真正的个性化差异遥远,还处在价格低、供货迅速的低层次的竞争阶段,如果这也是竞争力,凡客就是他们未来的下场,我理解的消费者主导消费需求的订制,不是你能制造什么加个互联网就是订制,而是,订制就是一个平台,不是设计师设计什么就卖什么,而是在这个平台上顾客参与设计,透过社交建立真正的需求共享,然后才是制造,是顾客需求的柔性制造,这是共享经济的时代,制造资源、设计资源等都是过剩的,唯有共享才有价值,以前的创意是少数设计师主导,未来是谁都有机会;我的看法不是全部都是对的,至少我认为,不应把工具当救命稻草,抓住产业的本质,搭上共享经济的思想翅膀,在互联网的风口你才能飞起来…”

  借以上杨大筠观点,重新审视如今的定制现状和行业困境,我们看到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消费结构(消费者载体)的变化、现有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以及国家对于供给侧的倡导,纺织服装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道路上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广阔的前景。

  从2015年及2016年***季度的快时尚品牌的业绩和之前优他汇的52家纺织服装业研究报告中看出,快时尚因为“撞衫门”、“质量门”已经出现了业绩大幅跳水的现象,再加之传统服装企业业绩下滑,企业纷纷一方面提出转型、升级、改革的概念,而另一方面不断的再压缩成本,提高毛利,以赚取更多***却导致了更多库存和产品质量继续严重下降的恶循环。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传统成衣模式,而是偏好更高质量且更具个性的定制化方式。

  前些年开始,简易的T恤上的图案定制等开始热起来,到如今多数互联网企业提出的“C2B”个性化大规模定制概念。然而定制尤其是西服等正装一直以来都是中产阶级以上,高净值人群消费的起的产品,真正的普通收入的消费者是否会愿意尝试“定制”概念,还是依旧会将价格作为主要决策因素而选择购买直接拿来就穿或做些微改动的西服?消费群体的定位也成为新兴定制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所有新模式的推广中,成本***的环节便是消费行为的改变成本。未来定制业是趋势,但是需要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行为改变的共同推进。

  目前,从定制业的角度,可以将定制分为三个等级:

  ? ***高级定制:完全一对一的量体裁衣,采用全手工,全毛衬工艺,经过动辄300道工序,不少于3次的试衣环节。中国基本难有这样的***高级定制,***高级定制多在它的起源地英国萨维尔街。

  ? 半定制:进行量体后,根据现有样衣的试衣,进行局部的尺寸调整,多采用半毛衬的工艺。

  ? 成衣:有着标准的规格进行大批量规模生产的服装。

  而目前进入定制行业的企业大致分为四类:高级定制企业、出口转型定制企业、男装传统转型定制企业以及互联网+定制企业。经高端服装定制为主业的衣邦人创始人方琴测算,中国的高端定制客群大约有9000万人,如果按照理想人口数和人均年消费5000元的推测,整个市场容量可以达到4500亿元。这四类的企业说明及各类特征如下。

 

  从以上分析中看出,中国定制业虽前景一片光明,然而也面临着三大问题不断的再加剧行业痛点。

  如何回归市场需求原点,创造差异化个性定制概念?

  今天的服装市场今非其比,不再是降成本,提效率就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制造业。而是拼企业是否能够真正拥有核心技术、从顾客角度深入思考的能力。市场大环境倒逼企业开始进行自我修炼,而定制行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终端是典型的服务行业,终端人员服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甚至服务标准流程化的可复制性都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大痛点。定制行业在过去一直讲究的是“经验之谈”,有着几十年经验的师傅是定制行业的核心,量体技术的学习非一日之工夫,身体数据的千变万化也总结不出一套快速可复制的量体方法和经验技巧。对于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就使的行业没有“规矩和标准”可谈,也会导致复制成本过高不能够提升效率。因此如何真正从行业里脱颖而出,一定是你有不可被复制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在这个痛点上延伸出来另一个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就是“品牌”的概念。何为真正的品牌?并非一个名称一个商标的表象,是品牌背后所代表的含义、精神、故事、传导的愿景、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够与偏爱你的消费者产生共鸣和互动。一个好的品牌一是经过时间的打磨不断的在消费者心中刻下烙印,二是有着鲜明的个性代表,无论是在产品宣传、包装和设计中无时无刻不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愿景。

  供应链和研发系统的全产业链跟进和打磨

  过去的服装制造业是个拼“量”的时代,布料批量买、制造拼量造、设计师主导生产,提前几个季度就已经将产品进行生产。而异军突起的ZARA,多款少量的SPA模式+买手经济迅速打开市场的契机是强大供应链体系的支持。如今,互联网时代,再一次对中国原来的批量生产概念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没有量就不采的思想,让个性的定制业想做到成本***和快速反馈以及质量的***都难。随着3D技术以及智能制造和技术研发的进步,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嫁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全产业链发展更是痛点也是成长希望。

  传播渠道和成本

  当一切就绪后,这种高体验的定制服务如何进行传播便是第三个思考。中国虽有着制造大国的头衔,却忍受着高昂的渠道成本、流通成本和融资成本,而这些店铺的扩张、以及渠道运营的传播成本最后也都将会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者为了不符合性价比的东西买单,忠诚度高才是奇葩现象。

  我们看到,在面对这样的痛点和行业转型的机遇中,从互联网起家的男装定制创业公司 INDOCHINO 宣布,获得了来自中国成衣生产商大杨创世集团 4200万加币(约合***2亿元)的投资。除了投资以外,INDOCHINO 还与大杨创世集团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这份协议让 INDOCHINO 可以同时在线上和线下零售渠道,推出 3种新的西装款式,并将西装和衬衫的面料种类增加两倍,将西装的定制选项数量增加三倍。

  总部位于温哥华的 INDOCHINO成立于 2007年, 是互联网男装定制的创新者。将那些欧美接来的西装在线订单,在大陆的工厂直接制造,虽然要走半个地球的交易,但只要3个星期的时间,一套完全量身定做的西装,就会通过联邦快递寄到欧美人士的家中。INDOCHINO 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各类独特的男装,客户分布超过 130个国家,并在北美的七个城市设有零售空间。

  用时尚产业+资本运作的操作方式,给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概念的定制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希望。因此,抓住行业本质,不要过于依赖互联网这个工具,而是从本质上理解时尚产业,提升效率,让过剩资源充分共享,让消费者充分参与。这才是未来!

(文| 优他趋势原创 孙逊)

网站编辑:陈航波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服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需入驻专栏请联系:吴先生:13071809327

最新专栏

杨大筠

优他汇国际品牌咨询公司 总裁。 微信公众号:优他投资、优他趋势

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