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装资讯 > 专栏 > 程伟雄:周成建与他的美特斯邦威(下)

程伟雄:周成建与他的美特斯邦威(下)

对于做企业,周成建有自己的理解,做企业要静心,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洞察到大事小事,才有可能找到方向,才有可能不断去捕捉机会;做事业要有寻常心态,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才能够洞察风险,一路前行。

  编者按:《不走寻常路: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以美特斯邦威公司副总裁程伟雄的***视角,总结这一品牌的发展,并以此折射中国服装发展史。通过对中国服装品牌和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产品策略、定位、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论证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中国服装企业的未来。

  总是在裁缝

  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周成建在工作之余参加了浙江大学EMBA班的学习。有一天在课间,老师半开玩笑地对周成建说:“我们班总裁很多,但你才是个真正的总裁……总是裁缝”,他的总裁班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总裁缝,总是在裁缝。”从此,这便成了他们拿周总裁开玩笑的口头禅。

  周成建对此若有所思,确实,作为在休闲服装企业***的人物,一个从小裁缝做起的民营企业家,周成建确实总是在为自己的企业量体裁衣,谋划未来。为此,周成建还就读了长江商学院CEO班,授课老师有华商***李嘉诚,同班同学有一干商界风云人物,如牛根生、傅成玉、郭广昌等,从他们这些老师和同学身上,周成建学习到了更多为企业量体裁衣的新思想,新手段。

  对于做企业,周成建有自己的理解,做企业要静心,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洞察到大事小事,才有可能找到方向,才有可能不断去捕捉机会;做事业要有寻常心态,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才能够洞察***,一路前行。

  可是因为这种性格,周成建也失去了很多发财机会,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最适合做的归根到底还是服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热的时候,很多浙江服装企业都趋之若鹜地扑向房地产领域,尽管周身边也有很多人鼓动他参与,也确实有不少企业在当时赚了大钱,但周成建一直坚持自己对服装的专注,就是心无旁骛只做服装。他告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大事。远大目标,务实眼前,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其实最不容易。

  其结果是,在别人朝三暮四,有了点钱就什么都想干,盲目追求多元化的时候,他一直坚守着休闲服装这一亩三分地,在大家都在想进军海外的时候,他仍然固执地精耕国内市场。他将这种行为比喻为“宁做正确方向的乌龟,不做错误方向的兔子。”

  把服装事业看成是自己第二个“老婆”的周成建是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即便周六周日也从来不休息,公司高层开会一般都是选择在这个时间,因为不耽误工作时间,时间一长了,疲惫不堪的高层们出来集体抗议,我也曾参加抗议,周成建才不得不做出妥协,让公司恢复正常的双休日。美特斯邦威的员工们为此欢呼雀跃,但是有了双休日却让周成建很不适应,双休日过得总是异常痛苦,总觉得时间太慢,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有事没事总要给下属打个电话,知道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以后,心里才踏实。每到了周一,周成建几乎天不亮就来公司上班,对事业的十足干劲使他象极了一只上满发条的闹钟。

  当然,周成建也是个平常人,他也有冲动和不冷静的时候,关键在于,他能够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并用理智来主导一切。一开始,美特斯邦威品牌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也曾经有过美邦服饰将涵盖所有消费群体的想法,后来经过思考和调研,在一个逐渐细分的市场,美特斯邦威品牌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作出取舍,因此最终定位在18到25岁的消费群体。周成建认为:如果美特早些像今天目标这么明确、清晰的话,所有的力量聚焦在一起,那么今天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当时的竞争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不过过去的已经过去,你无法去假设,只能假设未来。如果未来不去犯过去犯过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很科学地捕捉市场的机会,我相信美特斯邦威未来肯定能发展得更好,但是,永远没有如果。

  在业余时间里,周成建也不象一些企业家那样,热衷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比如高大上的高尔夫,高雅又务实。他***比较感兴趣的就是跑步,因为长期坚持跑步,对这项运动深有体会,以至于常常把这和做企业联系起来。

  周成建曾把他坚持跑步的运动经历和美特斯邦威的成长历程放在一起,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在创业时期就好比一种短跑,百米跑要求的是一个最快的速度,爆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竞争对手甩下到达终点;企业发展十年后,开始进入稳步行走阶段,步伐要正确要稳健,一步一个脚印;接下来就进入马拉松赛阶段,要持续经营,稳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需要运动员毅力和耐力的支持。

  周成建曾经举了一个关于他体重的例子,几年前,他的体重一度达到168斤,近几年来,通过运动一直保持在138斤,那么这丢掉的30斤是什么?不是赘肉,而是包袱。在企业长大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这些需要循序渐进地剔除掉。通过注入好的,切除坏的,才能***机体更加健康。当然,保持在138斤并不证明这个机体全部是健康的,一定还有不少脂肪是不合理和多余的,因此,除了坚持每天的运动以外,还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吸收营养,剔除不好的脂肪,持续地促进自己的健康,这和企业的健康获取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说“跑步式”的企业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那么,周成建始终把自己视为一名裁缝则体现了一种职业态度。对于裁缝的理解,应该是这样,裁缝不应只是掌握裁缝技能的人,如同品牌不仅是生产符号,更是对生活方式的标注。中国人通常理解的裁缝,无非是一个能做衣服的匠人,西方的裁缝是专业的量身定做,代表全球通用的生活方式与服务标准。能够为人量体裁衣是一个裁缝,为企业和品牌量体裁衣是一个经理,为不断改革和变化的市场量体裁衣的则是一个企业家的作为。

  坐落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对面的服饰博物馆耗资数千万元,在这家博物馆里汇集了汉族和30多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缝纫机、熨斗等物品,合计5000多件。尤为珍贵的是还征集到已故***文学家、中国服装史研究泰斗沈从文先生服饰研究的遗作手稿,被誉为“镇馆之宝”。

  诚然,要在国际范围内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服装国际品牌,就必须具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建立,正是对东方几千年服装文化的一种弘扬和继承。这是一种精神的挖掘,不是一种历史的抄袭或转移,而是一种融会贯通,融通一切,归结一处。

  为了让美特斯邦威的服装始终走在前端,***时尚,周成建对设计师这一岗位非常重视,不仅广揽国内名才,还花重金邀请国际***的设计师。为了方便设计师们往来世界各地采风,他特意将公司总部设在靠近浦东机场的上海南汇康桥。周成建聘请的服装设计总监法国人吕克不仅经常徜徉在公司总部和服饰博物馆之间,还经常飞往国外时尚之都采风挖掘灵感。

  也许,作为一个裁缝,周成建是合格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后还能够合格,为了带好一个企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在长江商学院举办的东湖论坛上,周成建在谈到对创业的看法时曾说:“把企业做大,首先得把心态摆好,我当时没有学会找政府,但现在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让我们去创业,这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去创业,具有企业家思想和素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创业一定要端正一个思想,要找市场,千万不要找市长。”

  周成建曾经多次给我们高管讲过两句话,也是他老师教给他的两句话,***句是只要功夫深,铁棒也可以磨成针,这就是一种耐性的问题;第二句话就是说克己,克制自己的贪念,如果小时候控制不住贪了一枚针,长大以后,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地去偷金偷银。

  周成建将其对成功的心得提炼成一句话:“成功***是不走寻常路,独辟蹊径,方能曲径通幽;第二是要耐住寂寞,耐住诱惑,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距离可以赶超,但时间却无法浓缩。”换言之,就是要多用一种耐力、一种耐性去投入,以执着的信念打破常规,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2000年以前,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还是生产和市场导向型,一切围绕着订单来,2000年以后才开始琢磨品牌,琢磨消费者,明白了品牌不仅是产品的符号,还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服务标准,而企业确立这些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端正服务消费者的思想,需要企业专注于自己的发展目标。

  回顾二三十年前,那时的裁缝们挑着担子挨家挨户给人做衣服,以换取粮食,那是底层百姓的生活方式。现在几乎绝大多数老百姓会去商场或店铺里购买衣服,只有那些对服装有较高要求和独特品位的人才会到裁缝店去量身订制一套服装。十几年前,ZARA、H&M这些国际品牌尝试在欧洲开很大的旗舰店,但是大店会让人产生距离感,望而生畏。于是他们又开始尝试把大店分解,开一些50平米、200平米的生活概念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它。美特斯邦威和他们走的路相同,以前靠小店起家,后来要开大店助长形象,再5年、10年后又要回来开小店。这些过程看上去好像是动态的、循环的,但在每一个经济模式之下,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必须经历,这就是规律,作为服装企业要耐心一步一步地走,不能够一步跨越过去。

  “服装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说到底,我就是个裁缝。”周成建始终忘不了自己的职业。不过真正能让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应该正是这些“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去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理念,周成建认为,正是美特斯邦威一直坚持做自己的服装,在很多国内企业争相改变“血统”、渲染品牌经历、涉足所谓的暴利行业时,自己还是专注于服装,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周成建与LV集团的阿诺先生,与ZARA、H&M、TOPSHOP的高层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话使周成建收获不少心得体会:做服装没有高科技,就是要把每个细节都管好,把每个产品的价值都挖掘出来。这个工作是持续、漫长的,要慢工出细活。

  ZARA的创始人今年八十多岁了,企业已经做到几百亿欧元的销售规模,但他每天有3个小时还在公司上班。这让周成建很受触动,他的目标是想向服装业前辈们学习,再经过10年,使美特斯邦威的销售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一向热衷参观学习的周还经常跑到国外去视察。在美国一家知名的邮购公司,这家企业做了30多年,至今依然有自己的门店,它的销售额中门店和邮购比例是4:6,负责邮购业务的有600多人,其中大批人员在处理邮购后的售后服务,整个流程非常细致、系统,传统企业的基本要素它的企业里都有,而且做得很细致和***。这给了周成建很大的启示,要做创新之前,必须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手头工作做好。

  美特斯邦威的成功上市之后,有人担心资本的介入很容易带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其实每个人对企业的追求不一样,做实业的人,感觉是慢慢才有的,他们追求的是每天有所突破的满足感、荣誉感,这样他们的激情才能保持下去。但相反做投资的人可能会觉得你一天一天地做、一砖一瓦的垒,太累了,太慢了,他们急于求成。对于近些年资本市场的活跃,很多人觉得做传统产业没有价值。周成建曾经坦白地说,“如果我不热爱服装,如果我没有和ZARA、LV交流过,这两年我的意志可能也会坚持不住。资本市场如此疯狂!做投资、做地产,一年能赚到我们做十年挣的钱,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实业,为什么还要一件件地卖服装?资本快要把做实业的热情和激情搞没了。”

  但是尽管如此,周成建保持了起码的冷静,他认为自己肯定成不了最有钱的人,但起码可以实现美邦的价值,成为一个全球***的服装品牌。

  在中国的生意场上,很多以赚钱为目的人都活得不错,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追逐梦想的都死得很惨,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是,这并不妨碍有些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网站编辑:陈航波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中服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

如需入驻专栏请联系:吴先生:13071809327

最新专栏

程伟雄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首席顾问; 资深服装专家、中国服饰零售第一人,百亿服饰企业操盘手。

作者文章